守住世界第一造船強國,韓國謀劃新藍圖
隨著全球造船市場強勢復蘇,韓國船企今年訂單量時隔13年再創新高,連續4個月穩居全球第一。面對中國造船業的競爭,韓國造船業重新謀劃“藍圖”制定《韓國造船再騰飛戰略》,以守住世界第一造船強國的位置。

01 發布《韓國造船再騰飛戰略》
9月9日,三星重工巨濟造船廠舉行““韓國造船藍圖及共贏合作”主題發布儀式,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與韓國雇傭勞動部、韓國海洋水產部聯合發布了《韓國造船(K-造船)再騰飛戰略》。
韓國總統文在寅出席儀式并發表致辭強調,《韓國造船再騰飛戰略》的目標是將韓國建成世界第一造船強國,其成敗取決于造船業的新“藍海”--環保、智能船舶。為確保未來船舶市場的主導權,韓國政府和造船企業應集結力量,進一步加快環保、智能船舶的開發。韓國政府將全力以赴,加快制定促進造船業生產和就業增長的政策,穩定人力資源供需,為構建堅實的“韓國造船”生產基礎提供支援。

03 2030年環保船市占率提升至75%
《韓國造船再騰飛戰略》提出,韓國要擴大環保、自主航行船舶市場占有率,到2030年將韓國造船業在全球環保船舶領域的市占率從目前的66%提升75%,并在自主航行船舶領域爭取50%的份額,守住造船業全球第一的位置。
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表示,由于國際海事組織(IMO)設定了2050溫室氣體減排目標,全球造船及海運業模式正在迅速向環保船舶轉變。LNG動力船等低碳船舶將從2025年的51%上升到2035年的75%,達到頂點;氫燃料動力船、氨燃料動力船等無碳船舶也將在2030年實現商用化,2040年將占到全部船舶的70%,超過LNG動力船。為此,韓國將加快推進氫動力船、氨動力船以及自主航行船舶等環保船舶的開發。

在提高環保船份額的同時,韓國政府還制定了智能船舶發展目標。雖然目前自主航行船舶市場尚未正式建立,但韓國提出,到2030年韓國造船業在自主航行船舶市占率將達到50%。為此,韓國政府將支持研發無人駕駛船舶技術、安裝智能芯片等項目。
03 新船訂單數量緊追中國
根據克拉克森最新數據統計,8月份全球成交新船訂單49艘137萬CGT(修正總噸)。其中,韓國為16艘78萬CGT,全球市場占比為57%,比上月提升了12個百分點;中國以23艘37萬CGT緊隨其后,全球市場占比27%,比上月下降了17個百分點;日本以7艘19萬CGT名列第三,全球市場占比14%,比上月提升了4個百分點。
韓國業界人士表示,8月份韓國造船業承接的新船訂單數量雖然低于中國,但以CGT計算卻是中國的2倍以上,單船平均噸位達到48750CGT,與中國的每艘16086CGT相比,表明韓國以承接大型高端船舶為主。

截至今年8月,全球累計承接新船訂單量為3239萬CGT,與去年同期的1221萬CGT相比增加了165%。其中,中國累計接單量為526艘1453萬CGT,同比增長了158%,全球市場占比45%,仍排名世界第一;韓國累計接單量為329艘1366萬CGT,全球市場占比42%,繼續緊追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