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造船擴張,中遠海運要拿100億元造船
繼7月的10艘新巴拿馬型船訂單之后,近日,中遠海運集團控股子公司東方海外斥資百億在集團旗下兩家船廠再訂10艘16000TEU集裝箱船。至此,中遠海運集團全部32艘集裝箱船手持訂單均由“自家”船廠建造。
01 鞏固行業第一梯隊地位
9月2日,中遠海運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發布了關于控股子公司簽訂造船協議暨關聯交易公告。公告稱,控股子公司東方海外(國際)有限公司在南通中遠海運川崎和大連中遠海運川崎兩家船廠簽訂造船協議,以每艘1.5758億美元的價格共訂造10艘16000TEU集裝箱船,總價為15.758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01.923億元)。

圖源丨中遠海運重工
其中,南通中遠海運川崎將負責建造5艘新船,交付時間定于2025年第一季度至2025年第四季度之間。大連中遠海運川崎將建造另外5艘,預期將在2024年第四季度至2025年第四季度之間交付。
東方海外表示,這項交易符合東方海外及其附屬公司十四五發展規劃,包括提升東方海外及其附屬公司船隊運力及鞏固行業第一梯隊的地位。進行本次交易增加自有船舶數目,將會符合東方海外及其附屬公司長線戰略發展及增長計劃從而應對未來市場需求。東方海外及其附屬公司亦可得益于船隊結構的優化,并減少對船舶租賃市場的依賴。

圖源丨中遠海運重工
此外,本次交易項下的船舶將增加東方海外及其附屬公司每艘船舶的平均集裝箱箱位,在規模經濟效益下,每艘船舶的集裝箱箱位增加,每個集裝箱的成本亦將隨之降低,從而增強東方海外及其附屬公司的運營成本競爭力。
02 手持訂單由旗下船廠建造
據了解,中遠海控是中遠海運集團承擔集裝箱航運服務供應鏈的上市平臺,主要業務是通過全資子公司中遠海運集運和間接控股子公司東方海外國際運營的集裝箱船隊,經營國際、國內海上集裝箱運輸服務及相關業務。截至去年年底,中遠海控共經營278條國際航線(含國際支線)、54條中國沿海航線及80條珠江三角洲和長江支線,所經營的船隊在全球約105個國家和地區的352個港口均有掛靠。

圖源丨中遠海運重工
包括東方海外的最新交易在內,目前中遠海運集團持有新船訂單共32艘,其中,全資子公司中遠海運集裝箱運輸有限公司持有10艘,合計運力為149272TEU;控股子公司東方海外持有22艘,合計運力為436000TEU。預計于2023-2025年期間陸續交付。

值得一提的是,中遠海運集團這32艘新船全部由其下屬造船廠建造。今年7月,中遠海控間接全資子公司中遠(開曼)水星有限公司與揚州中遠海運重工簽署10份早餐協議,訂造6艘14092TEU集裝箱船及4艘16180TEU集裝箱船,總價為14.96億美元(約合人民幣96.7億元)。
去年3月,東方海外訂造了首批23000TEU超大型集裝箱船,包括南通中遠海運川崎的3艘和大連中遠海運川崎的2艘,總價值7.784億美元;同年10月,東方海外又追加訂造7艘,包括南通中遠海運川崎的3艘和大連中遠海運川崎4艘,總價約為11.03876億美元。這是中遠海運集團首次加入23000TEU超大型船的陣營,憑借東方海外的訂單,南通中遠海運川崎和大連中遠海運川崎也成為繼滬東中華、江南造船之后,最新加入23000TEU超大型集裝箱船建造陣營的中國船企。

03 將奪回全球第三大船公司頭銜
根據Alphaliner的數據,目前中遠海運集團旗下船隊運營著490艘船,包括175艘自有船舶和315艘租入船舶,總運力約297.60萬TEU,排名全球第四位,市占率12.0%,只比與排名第三的達飛海運低0.1%。
中遠海運集團與達飛輪船一直在爭奪全球第三的位置。此前,達飛輪船此前曾長期排名全球第三大集運公司,直到2018年中遠海運集團完成收購東方海外。雖然目前船隊運力暫時落后于達飛輪船,但加上32艘約58.53萬TEU手持訂單之后,中遠海運集運將能再次超過達飛輪船,奪回全球第三大船公司這一頭銜。

圖源丨中遠海運重工
促使中遠海運集團加快訂船步伐的另一個原因則是業績暴增。此前中遠海運披露半年報,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1392.6億元、凈利潤371億元,同比增速分別為88.06%和3162.31%;其中集裝箱航運業務收入達到1364.38億元,同比增長90.59%。
今年上半年,中遠海控雙品牌集裝箱船隊完成貨運量1384.09萬TEU,同比上升16.84%。其中中遠海運集運完成貨運量991.41萬TEU,同比上升15.83%;東方海外完成貨運量392.68萬TEU,同比上升1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