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出臺全國首個海洋漁業全產業發展規劃
近日,《廣東省現代化海洋牧場發展總體規劃(2024-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出臺,這是全國首個海洋漁業全產業發展規劃。
《規劃》提出以踐行大食物觀、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建設“藍色糧倉”,引領中國式現代化海洋漁業高質量發展為目標,探索走出一條具有廣東示范、中國特色、國際影響的現代化海洋牧場科學發展之路。

《規劃》分為前言和九個章節,總體要求是立足廣東省資源稟賦,發揮科技、產業和人才優勢,推動高標準建設一批技術水平先進、輻射帶動能力強、示范效應突出的現代化海洋牧場,打造岸海有機協作、全鏈深度拓展的海洋漁業發展新格局,打造“海洋漁業新質生產力發展高地、海上新廣東建設重要引擎、現代漁業開放合作先行區”的戰略定位。
《規劃》提出,到2027年,示范引領效應顯現,現代化海洋牧場建設初見成效。全省年海水養殖總產量達440萬噸,海產品加工率達35%,“現代化海洋牧場+”融合發展模式逐步推廣。
到2030年,產業體系全面升級,糧食安全“壓艙石”作用進一步鞏固。全省年海水養殖總產量達到500萬噸,海產品加工率達40%,為全國提供現代化海洋牧場的“廣東方案”。
到2035年,全面建成“粵海糧倉”,海洋漁業國際影響力顯著增強。全省年海水養殖總產量達到620萬噸,海產品加工率達45%,建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海洋漁業強省。

在構建高效聯動的陸海空間格局方面,《規劃》明確加強陸基、漁港、海島、近海和深遠海等空間資源的優化配置和聯動發展。
對于如何培育全產業鏈發展動能,《規劃》提出從增強“深藍種業”核心競爭力、壯大多元化海水養殖生產、推動飼料動保綠色轉型、加快養殖設施裝備創新、構建協同高效的海產品冷鏈物流體系、完善多層次海產品加工體系、健全市場交易市場體系、創新多元業態融合等八個方面提升全產業鏈綜合效益,實現全產業鏈綜合效益最大化。
如何建設綠色、健康、可持續的現代化海洋牧場?《規劃》明確通過加強海洋漁業資源養護,探索養殖容量分區管控、打造無廢養殖海域、增加漁業碳匯效能等四方面推進綠色可持續發展。
《規劃》還提出通過省內協作共建、省際互利共贏,打造國內大循環戰略支點。積極參與全球海洋漁業交流合作分工,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構建開放型海洋漁業發展格局。
廣東是海洋大省,擁有豐富的海洋資源,海水養殖產業發展居全國前列,建設現代化海洋牧場具備得天獨厚的條件、良好的產業、科研與社會基礎。
廣州國際海事展,為船舶、港口、航運、海洋裝備、海洋牧場、海上風電等海事業領域搭建交流、展示、合作、服務的平臺,促進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
2026年11月,廣州琶洲保利世貿博覽館,2026第十二屆廣州國際海事展期待與您相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