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5G技術,助力造船業實現從“量”到“質”轉變
在國家兩化融合發展的戰略指導下,數字化造船技術近年來已逐漸融入船舶制造業。我國要著力改變造船業“大而不強”的局面,就要依靠創新驅動發展,推動中國造船業盡快實現智能化。“互聯網+5G技術”行動計劃和“中國制造2025”戰略的提出,為我國造船業實現從“量”到“質”的轉變創造了機遇。

01 滬東中華:為LNG船智造提質增效
2020年初,滬東中華造船聯合中國聯通,運用5G、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深度融合焊接工藝,通過信息化手段來保障焊縫質量,提升焊接效率。目前滬東中華造船廠切割裝焊車間內四萬平米的廠房已采用5G室分的方式進行了覆蓋,400臺數字化焊機已通過5G 網絡進行互聯互通,通過焊接群控管理平臺,將“工藝要求、焊接參數、設備狀態”等質量參數與現場“工程派工、班組人員、物量業績”等管理信息融為一體,實現了“焊機參數預控、焊接過程監測、焊后質量追溯、設備預測維護”等目標,形成“分、派、領、完、結”的工程閉環管理,實現焊接過程規范、質量、成本可控。

滬東中華造船廠與中國聯通合作,將5G結合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深度融合于船舶制造,為其整合生產資源、升級改造傳統工藝設備及流程提供了創新解決方案,進一步助力百年造船廠開啟智能造船時代。
02 招商局郵輪:國內首個“5G+船舶制造”
2019年5月,南通移動聯合招商局郵輪制造有限公司和愛立信(中國)通信有限公司在南通海門招商重工基地成功開通5G NSA基站,并實現船舶制造行業5G移動信號首覆蓋和應用,揭開了5G網絡應用的“神秘面紗”,也開啟了全國首例“5G+船舶制造”的新篇章。同時,這也是南通地區首個基于5G技術的智能制造項目,標志著南通在智能制造領域邁出了鏗鏘有力的堅實一步。

據悉,招商局郵輪、南通移動、愛立信已完成招商局郵輪制造海門廠區5G網絡覆蓋,并計劃在2019年共同探索基于船舶智慧設計及維護的5G+AR輔助生產應用,即借助在5G場景下,通過可視化增強現實信息的疊加,進行遠程設備安裝維護、快速巡檢、設備交互等行業智能應用。而且,三方將聯合開展基于5G的無人機廠區巡視方案的研究,并深入挖掘基于5G技術的其他制造場景需求。 “5G+船舶制造”項目的首次落地,大幅提高了船舶制造業的工業智能化水平,為5G技術在智能制造領域的應用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3 南通中遠川崎:中國第一家智能造船廠
南通中遠川崎將“兩化”融合、智能制造作為轉型升級、提質增效的主攻方向和制造方式轉型的重要途徑;以數字化精益設計為源頭、集成化系統為支撐、自動化/智能化設備為手段,形成智能化生產線的研發和定制能力。

在中遠川崎的智能車間,以前的切割、焊接、涂裝都是人工作業,現在則實現了自動化或智能化,現場僅有幾個做輔助工作的工人。原來切割一個分段所需鋼材需要3天,現在半天就可以完成,每天可切割完成160~170根角鋼。在焊接環節,用七軸的機器人替代了傳統的人工電焊,使焊材消耗減少30%左右。
切割完成后的每一塊鋼板都有一串數字,標明未來它和哪一塊鋼板進行對接,焊在哪里,怎么焊,在船體上是哪個部位等等。所有型材、條材的切割尺寸、標準等信息都由企業設計部設計、修正后,輸入信息系統;聯網的自動化生產線依照規格進行分料、切割、運輸等,確保了產品品質的精準性與穩定性。由于前期的數字化制造,中遠川崎在全國率先實現了無余量造船。
4 云洲智能:5G無人船
云洲5G無人船搭載高清攝像頭、水質采樣設備及在線檢測儀的設備,可以采集水域信息,自動繪制水質分布圖、生成采樣報告及檢測報告。依托5G通信技術極高速率、極大容量和極低時延三大明顯優勢,輔以遍布水域的水質監測傳感器以及遠程控制的機械臂污水取樣設備。此外可以實現水域信息高清視頻實時回傳、VR后端演示、水質監測、無人船遠程控制應用以及自動駕駛控制,徹底改變傳統水文測量、水質采樣監測、暗管探測和環境執法巡邏等水生態環境監測監管模式,使水環境監測治理無人化和智能化,有效增強數據精準度,降低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云洲智能緊跟通信技術發展趨勢,抓住5G通信技術發展機遇,積極探索無人船舶發展方向。與愛立信、中國移動深度合作,運用5G技術共同打造了5G無人船產品與解決方案,充分運用技術革新紅利,推動5G技術的應用與創新,助力提升和改善水生態環境。